最新医保政策调整对医疗与医药全行业的影响分析

国家最近发文对医保政策进行了若干调整与强调,那么其背后实质有哪些变化呢? 一方面疫情当下对于医保会不会继续收紧?如果国家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在医疗上,未来医保资金会流向何处?疫情会对医保政策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Dr.2认为:这次疫情对医保基金的短期支出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长期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于2020年2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对于医保基金受疫情影响的担忧做了解答。 一方面疫情的支出用于支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救治的费用确实很大,这里面的医保和财政发挥了医保基金和政府公共财政的共同作用,主要是服务于抗疫大局,减轻患者就诊后顾之忧。但是主要集中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而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全国诊疗服务受疫情的影响有所萎缩,医疗费用也相应下降。大家都知道,这段时间看病的人少了,所以基金的支出会有一定的减缓。当然,疫情以后会慢慢恢复,但这个恢复可能对基金支出不会有很大的反弹的影响。总的来说,疫情对基金短期支出影响是有限的。

但是,既定医保控费事项力度不减反增!

受疫情医保支出、新增的医保目录以及未来国家医保会在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诊断,医疗物质储备与报销等影响,今年乃至未来医保资金的压力仍旧比较大。所以,跟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可能会放松一些集采的判断不同,Dr.2认为:第二批带量采购、4+7扩围、2020年重点监控等的既定医保控费事项估计不但不会弱化,反而会继续强化,加大力度,覆盖面,采购金额与品种,并从药品全面拓展至诊断试剂与器械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将不留死角,不顾情面! 2月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0年医疗保障工作要点》明确,原定的今年4月份执行第二批带量采购的计划如期进行,尽管医药行业的正常运行仍受疫情影响,但医保控费的进度不会延后,力度也只会加大而不会减弱。

未来医保资金会流向何处?

除了既往的重点领域外,医保资金有了新流向: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医药电商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继2月26日武汉医保局火速开通医保支付之后,国家医保局又将疫情期间全国常见病、慢病患者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复诊和药品服务纳入了医保。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 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对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

网售处方药:疫情肆虐期间,为减少出门,网上药店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另外,中国的电子商务环境也为医药电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疫情结束后趋势已经形成,用户习惯也进行了培养,所有的“以医疗安全为名,行过度监管之实”的政策自动废止,法无禁止即可为!

此前,2019年7月国家医保局《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管理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随着2020年4月征求意见稿实施落地在即,对医药行业最大的影响之一:药企无法再通过省级医保目录增补,来弥补未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缺失。

也就是说医保目录的增补权收归中央,医保支付只管国家医保目录药物,不再给予地方以灵活性,各省不可再增补。各地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执行,原则上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

对于以往新增的目录有三年的过渡期。《意见稿》规定各地原则上不得出台超出清单授权范围的政策措施。对以往出台的与清单不相符的政策措施,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政策出台部门具体牵头,原则上在3年内完成清理规范,并同国家政策衔接。安排如下:1、重点监控目录药品率先移出医保目录;2、其余地方增补品种原则上在三年内完成清理,三年清理品种的比例分别为40%、40%、20%。

一旦省级增补目录取消,那么全国的医保应该能省出来千亿左右的资金,而这个千亿将会打击一批靠少数省份做工作拓展市场的医药工业。

对于原本药品已在国家医保目录的厂家来说,肯定是个利好。因为取消地方增补目录,必然释放一部分增量空间,医院只能更多采购医保目录药。这些药企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聚焦核心医保品种,渠道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谁真正把渠道下沉到四五线市场的基层医疗机构,那么谁就能够最大化市场规模,而且还能建立起品牌优势。

对于未纳入医保的产品,只能寻求院外市场。这意味着更小的规模市场,容纳了更多的竞争对手,面临更精细化的产品竞争。对于院外DTP、零售药店、诊所、医药电商的布局和市场竞争会更加惨烈。

药品差比价规则正式公布后,规定了代表剂型的最高价,留给企业的空间将非常少,药品成本、价格透明化,也就是说,同种药品在剂型、规格和包装等方面存在差异,按照治疗费用相当原则,综合考虑临床效果、成本价值、技术水平等因素,保持合理的差价比价关系。

而同用药途径的药品不同剂型之间将要“差比价”,意味着药品改良的立项不能太随意。未来,改良药立项将成为一个需要有专业判断力的高技术含量的决定了。设计不佳的改良药项目,有可能在医保支付上遇到与普通剂型差价不大的情况,而投入巨大,导致血本无归。若有新增适应症的,或许能挽救价格颓势。特别是在降价集采的大趋势下,一批企业耍小聪明,单独弄了个特殊剂型,然后单独恶意定高价,为营销与回扣打开空间,未来此路不通了,不过唯一的一个缺口可能是中药,因此这个政策可能会让一部分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企业钻空子!

作为组合拳,医保局为控制药价虚高,计划进行信用体系可追溯系统建设,而所谓医保信用体系建设,就是明确医疗市场各参与方的信用准则,并据此制定出以信用评价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将医保资金的分配与该指标体系的评价挂钩,也就是将医保信用状况作为医保资金的分配标尺之一,甚至是主要标准。尤其是,通过信用状况而非规模状况来评价并监督医疗机构的行为,可以鼓励医疗机构在降成本、提质量、重服务方面进行良性竞争。

把医保信用状况作为医保资金的分配标尺之一,那么医疗机构就会以提高医保信用为目标准则,如何降低成本,提升诊疗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是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的关注重点。因此只有能够帮助医院提高信用等级的药企,才会受到欢迎,尤其是药企尤其注重学术营销。例如药企通过学术传递、最新进展、专家授课等方式帮助医生更新学术信息。而一些靠加大处方,收受回扣的药企将越来越无处觅食。

强化医保目录管理的重要措施包含建立医药品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也就意味着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会变得频繁,这将会迫使企业更加重视药物经济学评价。药品会逐步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药品的相对疗效比较结果、成本—效用分析情况、预算冲击影响,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保证医保目录的科学性、公平性。

因此临床价值较高的药品、对重大疾病、慢病等治疗效果好的药品,会不断的更新到目录,相反临床价值低、经济性差的药品将被逐步淘汰。

综上所述,医保改革对药企的影响远超疫情,暂时性的获益受损无关大局,仿制药和普通器械耗材企业逐步将沦为精细化工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绝大部分一定走下坡路,没什么投资价值,不要贪便宜,便宜还能更便宜!一大批企业变成了烟屁股!只能抽两口就结束。创新药与创新器械企业将出现规模集中,竞争加剧,逐步向上游源头争夺。

目前最有市场前景的细分行业可能是:

1,病毒类创新药,包括肝炎,HIV,流感等。

2,快速检测与高通量检测IVD的产业链。

3,自身免疫类与肿瘤类的靶向药与单抗。

4,机器人、3D打印、手术导航等创新器械软硬件。

5,干细胞、脐带血、细胞治疗与组织工程等产业,特别是细胞治疗与干细胞的科研和产业化推进,可能是皇冠上的明珠,突破性进展随时可能出现!